四十七、可與人言(三)
關燈
小
中
大
四十七、可與人言(三)
這才是今日最重要的事情,趁著大家都在,最好就確定了下來,再也不會有什麽波折,為了替大行皇帝立嗣,也為了維持統緒,唯有在載治的兩個兒子中,挑一個入承大統,所以這時文祥便磕頭說道:“溥倫、溥侃為宣宗成皇帝的曾孫,請母後皇太後作主,擇一承繼大行皇帝為子……。”
他的語氣未完,惇王便緊接著說:“溥倫、溥侃不是宣宗成皇帝的嫡曾孫,不該立!”他怒目圓瞪,“到時候惹出什麽別的不該有的事兒來,我瞧著你們怎麽去地下見宣宗皇帝!”他對著跪在前面的恭親王說道,“老六,你來說句話!”
不該立,該立誰呢?若論皇室的溥字輩,除了載治的兩個兒子,此外就更疏遠了,惇王向來是想到就說,不問後果的脾氣,而這一說恰好逢合著慈禧太後的本意。
恭親王沈默不語,載澄的福晉生了一個女兒,不算數,放眼選去,載治的兒子的確不是最佳的人選,但是“溥”字輩沒有更好的了,這也只是矮個子裏頭拔高個子,這事情不是自己幾個軍機處的人閉上門商量就能夠決定的,看著李鴻藻的表情他也是十分不讚成,於是也只好把責任推給了上頭,“請太後示下。”
慈禧太後看著鹹豐皇帝的影真,“皇帝,你就是這麽保佑我的嗎?為什麽還要讓我繼續走原來要走的路,難道這就是命中註定的事兒嗎?”她慢慢的轉了過來,“既然如此,我也就沒有什麽可猶豫的了。”
“溥字輩沒有當立的人,”太後威嚴的說道,“那就立載字輩的!”
一言既出。四處皆驚,“文宗皇帝沒有次子,英宗皇帝駕崩之後。溥字輩沒有合適的人選,那就從載字輩裏頭找一個。為文宗皇帝繼承皇位,年紀大的不好教導,總是要年紀小一些,接進宮裏頭,我好生教導,讓其不輸於父兄,我今日就說這麽一句,大家都聽好了!”
慈禧太後秋水一般的明眸掃視眾人。大家心裏一凜,紛紛俯下身子,大清朝接下來的命運和帝位的歸屬,社稷的歸屬,萬民的禍福,就決定在這位慈禧太後的話語裏了。
“醇郡王的兒子載湉,今年五歲,承繼為文宗的次子。你們馬上擬詔,商量派人奉迎進宮。”
話語剛落,殿內之中就響起了騷動。元老重臣宗室親王班次裏面,醇郡王長喊一聲,這時候顧不得失儀。連連磕頭,繼而痛哭了起來,是絕望而不甘的痛哭,仿佛在風平浪靜的湖中,突然發覺自己被卷入一個湍急的漩渦中似的。本性忠厚的醇王,一直以為“家大業大禍也大”,如今片言之間成為“太上皇”,這禍是太大了!
憂急攻心,一下子昏迷倒地。他旁邊就是他的同母弟孚王,同氣連枝。休戚相關,急忙上前攙扶。而醇王形同癱瘓,怎麽樣也不能使他好好保持一個跪的樣子。慈禧太後看了醇郡王一眼,悄無聲息的嘆了一口氣,也不說話,“六爺,這裏都交給你料理吧,下詔,用懿旨,嗣皇帝今日就奉迎入園子,定下年號,明日在太和保和殿繼皇帝位。”
恭親王神色覆雜的看著慈禧太後匆匆離去,轉過身子,看著幾個面色各異的軍機大臣們,又看到還在昏迷之中的醇郡王,嘆了一口氣,“扶著七爺下去歇息一會,等下還要一同去太平湖潛邸迎接嗣皇帝呢。”
於是匆匆散了,這明顯又是一次違反了皇帝繼承大統的規矩,自從聖祖朝後,繼位者都是通過金匱來確定繼承的,如今卻又變成了單單靠慈禧太後一言而決的程度,大家一起到了軍機處,禦前大臣,內閣,軍機處大臣,擠滿了值房,商議接下來的懿旨。
“太後說的清楚!”惇親王大聲喊道,“新君是承繼文宗皇帝為子,這一點兒一定要說清楚,統緒如此才分明!”
“那英宗皇帝呢?”李鴻藻問道,“英宗皇帝如此一來,豈非絕後?類似景泰皇帝?這可是不妥!”
李鴻藻說的沒趣,而且沒什麽好兆頭,正統皇帝被俘,後來景泰皇帝無子又是絕嗣,又是被正統皇帝通過奪門之變,趕下了臺,但是這話沒錯,這裏面最心疼英宗皇帝的也除了幾個皇叔,自然就是弘德殿的師傅,徐桐也在邊上猛地點頭,“既然要永絕後患,那這事兒必須在懿旨上說清楚。”
新皇帝到底是以什麽身分繼承皇位,又要先說明白,不然就會象明世宗以外藩繼統那樣,搞出尊崇“本生”的“大禮議”,遺患無窮。
“一定要說明白,新君承繼為文宗之子。”朱學勤說,“這樣子統緒就分明了。”
“還要敘明是‘嗣皇帝’,詔告天下,皇位由繼承大行皇帝而來。”翁同龢說,“這才不負大行皇帝的付托。”
大行皇帝臨終並無一句話,何嘗有所付托,但大家都明白,這是為了永除後患,不得不有所假托的說法,尤其是在醇王震動、大失常態的景象,記憶正新之際,無不覺得朱、翁兩人的見解,十分正確。
於是又是一番爭論,最後決定嗣皇帝過繼為文宗皇帝的第二子,繼承大行英宗皇帝的皇位,英宗皇帝無子,將來嗣皇帝有了兒子,再過繼給英宗皇帝為子,繼承大統。
“就這樣吧,”恭王作了結論:“承繼文宗為子,接位為嗣皇帝。”
“茲欽奉慈禧端佑皇太後懿旨:‘顧念統緒至重,亟宜傳付得人。醇親王奕譞之子載湉,著承繼文宗顯皇帝為子,入承大統,為嗣皇帝。特諭!’嗣皇帝仁孝聰明,必能欽承付托。‘天生民而立之君,使司牧之,’惟日矢憂勤惕勵,於以知人安民,永保我不基;並孝養皇太後,仰慰慈懷。兼願中外文武臣僚,共矢公忠,各勤厥職;思輔嗣皇帝郅隆之治,則我懷藉慰矣!”(未完待續。)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這才是今日最重要的事情,趁著大家都在,最好就確定了下來,再也不會有什麽波折,為了替大行皇帝立嗣,也為了維持統緒,唯有在載治的兩個兒子中,挑一個入承大統,所以這時文祥便磕頭說道:“溥倫、溥侃為宣宗成皇帝的曾孫,請母後皇太後作主,擇一承繼大行皇帝為子……。”
他的語氣未完,惇王便緊接著說:“溥倫、溥侃不是宣宗成皇帝的嫡曾孫,不該立!”他怒目圓瞪,“到時候惹出什麽別的不該有的事兒來,我瞧著你們怎麽去地下見宣宗皇帝!”他對著跪在前面的恭親王說道,“老六,你來說句話!”
不該立,該立誰呢?若論皇室的溥字輩,除了載治的兩個兒子,此外就更疏遠了,惇王向來是想到就說,不問後果的脾氣,而這一說恰好逢合著慈禧太後的本意。
恭親王沈默不語,載澄的福晉生了一個女兒,不算數,放眼選去,載治的兒子的確不是最佳的人選,但是“溥”字輩沒有更好的了,這也只是矮個子裏頭拔高個子,這事情不是自己幾個軍機處的人閉上門商量就能夠決定的,看著李鴻藻的表情他也是十分不讚成,於是也只好把責任推給了上頭,“請太後示下。”
慈禧太後看著鹹豐皇帝的影真,“皇帝,你就是這麽保佑我的嗎?為什麽還要讓我繼續走原來要走的路,難道這就是命中註定的事兒嗎?”她慢慢的轉了過來,“既然如此,我也就沒有什麽可猶豫的了。”
“溥字輩沒有當立的人,”太後威嚴的說道,“那就立載字輩的!”
一言既出。四處皆驚,“文宗皇帝沒有次子,英宗皇帝駕崩之後。溥字輩沒有合適的人選,那就從載字輩裏頭找一個。為文宗皇帝繼承皇位,年紀大的不好教導,總是要年紀小一些,接進宮裏頭,我好生教導,讓其不輸於父兄,我今日就說這麽一句,大家都聽好了!”
慈禧太後秋水一般的明眸掃視眾人。大家心裏一凜,紛紛俯下身子,大清朝接下來的命運和帝位的歸屬,社稷的歸屬,萬民的禍福,就決定在這位慈禧太後的話語裏了。
“醇郡王的兒子載湉,今年五歲,承繼為文宗的次子。你們馬上擬詔,商量派人奉迎進宮。”
話語剛落,殿內之中就響起了騷動。元老重臣宗室親王班次裏面,醇郡王長喊一聲,這時候顧不得失儀。連連磕頭,繼而痛哭了起來,是絕望而不甘的痛哭,仿佛在風平浪靜的湖中,突然發覺自己被卷入一個湍急的漩渦中似的。本性忠厚的醇王,一直以為“家大業大禍也大”,如今片言之間成為“太上皇”,這禍是太大了!
憂急攻心,一下子昏迷倒地。他旁邊就是他的同母弟孚王,同氣連枝。休戚相關,急忙上前攙扶。而醇王形同癱瘓,怎麽樣也不能使他好好保持一個跪的樣子。慈禧太後看了醇郡王一眼,悄無聲息的嘆了一口氣,也不說話,“六爺,這裏都交給你料理吧,下詔,用懿旨,嗣皇帝今日就奉迎入園子,定下年號,明日在太和保和殿繼皇帝位。”
恭親王神色覆雜的看著慈禧太後匆匆離去,轉過身子,看著幾個面色各異的軍機大臣們,又看到還在昏迷之中的醇郡王,嘆了一口氣,“扶著七爺下去歇息一會,等下還要一同去太平湖潛邸迎接嗣皇帝呢。”
於是匆匆散了,這明顯又是一次違反了皇帝繼承大統的規矩,自從聖祖朝後,繼位者都是通過金匱來確定繼承的,如今卻又變成了單單靠慈禧太後一言而決的程度,大家一起到了軍機處,禦前大臣,內閣,軍機處大臣,擠滿了值房,商議接下來的懿旨。
“太後說的清楚!”惇親王大聲喊道,“新君是承繼文宗皇帝為子,這一點兒一定要說清楚,統緒如此才分明!”
“那英宗皇帝呢?”李鴻藻問道,“英宗皇帝如此一來,豈非絕後?類似景泰皇帝?這可是不妥!”
李鴻藻說的沒趣,而且沒什麽好兆頭,正統皇帝被俘,後來景泰皇帝無子又是絕嗣,又是被正統皇帝通過奪門之變,趕下了臺,但是這話沒錯,這裏面最心疼英宗皇帝的也除了幾個皇叔,自然就是弘德殿的師傅,徐桐也在邊上猛地點頭,“既然要永絕後患,那這事兒必須在懿旨上說清楚。”
新皇帝到底是以什麽身分繼承皇位,又要先說明白,不然就會象明世宗以外藩繼統那樣,搞出尊崇“本生”的“大禮議”,遺患無窮。
“一定要說明白,新君承繼為文宗之子。”朱學勤說,“這樣子統緒就分明了。”
“還要敘明是‘嗣皇帝’,詔告天下,皇位由繼承大行皇帝而來。”翁同龢說,“這才不負大行皇帝的付托。”
大行皇帝臨終並無一句話,何嘗有所付托,但大家都明白,這是為了永除後患,不得不有所假托的說法,尤其是在醇王震動、大失常態的景象,記憶正新之際,無不覺得朱、翁兩人的見解,十分正確。
於是又是一番爭論,最後決定嗣皇帝過繼為文宗皇帝的第二子,繼承大行英宗皇帝的皇位,英宗皇帝無子,將來嗣皇帝有了兒子,再過繼給英宗皇帝為子,繼承大統。
“就這樣吧,”恭王作了結論:“承繼文宗為子,接位為嗣皇帝。”
“茲欽奉慈禧端佑皇太後懿旨:‘顧念統緒至重,亟宜傳付得人。醇親王奕譞之子載湉,著承繼文宗顯皇帝為子,入承大統,為嗣皇帝。特諭!’嗣皇帝仁孝聰明,必能欽承付托。‘天生民而立之君,使司牧之,’惟日矢憂勤惕勵,於以知人安民,永保我不基;並孝養皇太後,仰慰慈懷。兼願中外文武臣僚,共矢公忠,各勤厥職;思輔嗣皇帝郅隆之治,則我懷藉慰矣!”(未完待續。)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